打工人和外卖员的噩梦要来了,9 月 1 日电动车新国标就要实施了

9 月 1 日,新版《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》(GB 17761—2024)将正式生效,这一消息在打工人和外卖员群体中引发了不小的震动。新规从生产、销售到上路行驶,对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全环节都设定了新的标准,这无疑会给依赖电动车出行的他们带来诸多挑战。

新国标带来的多方面变革

与旧标准相比,新国标在多个关键指标上进行了调整。速度方面,最高设计车速仍限制在 25km/h,这对于习惯快节奏出行的打工人和外卖员来说,影响显著。载重能力上,最大载重标准可能降低,这会让外卖员一次携带的餐品数量减少,进而影响配送效率。电池续航方面,虽然铅蓄电池车型整车重量限值从 55 公斤调整到 63 公斤,理论续航能达到 60-70 公里,但对于高强度使用电动车的外卖员和通勤距离较长的打工人,可能还是不够用。

同时,新国标对非金属材料的防火阻燃要求更为严格,针对弹性软垫材料、纺织品、皮革、电气回路导线等不同部件都规定了相应指标。这在提升车辆安全性的同时,可能会增加车辆成本,最终可能导致消费者购买价格上涨。

打工人面临的通勤难题

对于许多打工人而言,电动车是通勤的理想选择,尤其是在一线城市,早晚高峰交通拥堵,电动车凭借灵活便捷的特点,能帮助他们准时到岗。但新国标实施后,车速受限,通勤时间会大幅增加。

就像在北京国贸上班的小李,每天从通州骑电动车通勤,路程约 20 公里。以前骑超标电动车,车速能达到 40km/h 左右,通勤时间约 40 分钟。换成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车后,以 25km/h 的速度行驶,通勤时间延长到近 1 个半小时。这意味着他每天要早起 1 小时,晚上到家也更晚,长时间的通勤让他身心俱疲。而且遇到暴雨、大风等恶劣天气,骑行难度加大,通勤会更加艰难。

此外,新国标车价格较高,一些具备智能防盗、长续航等功能的车型售价甚至超过 5000 元。对于收入不高的打工人来说,更换车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不少打工人无奈表示:“买新国标车,一个月工资就没了;不换车,通勤时间又太长,实在让人纠结。”

外卖员遭遇的收入危机

外卖员对电动车的依赖程度更高,电动车几乎是他们的谋生工具。新国标实施后,车速变慢直接影响配送效率和接单量,导致收入减少。

外卖员小王说,以前骑超标电动车,速度能轻松达到 50km/h,一天工作 10 小时,能接 50-60 单,收入约 300-400 元。换成新国标车后,车速只有 25km/h,同样的工作时长,一天最多接 30 单,收入减少了近一半。而且为了不超时,他只能少接单,这让靠接单量赚钱的他处境更难。

另外,新国标对电动车改装限制更严,以往部分外卖员为提高车速和续航,会改装车辆,如更换大功率电池、解除限速等,现在违规改装可能面临高额罚款甚至车辆被没收的处罚。而且市面上提供改装服务的店铺大幅减少,改装难度和成本都增加了。

同时,新国标车在高强度使用下续航不足。外卖员一天配送几十单,行程上百公里,新国标车一次充电往往不够用。更换长续航电池价格昂贵,而换电服务设施布局不完善,换电点少,寻找换电点会浪费大量时间。

应对新变化的可行之策

面对新国标带来的挑战,打工人和外卖员可以尝试一些应对方法。打工人如果通勤距离过长,可以考虑和同事拼车,或者选择共享单车加地铁的组合通勤方式,虽然可能增加一些费用,但能缩短通勤时间。经济条件允许的话,也可以购买符合新国标的高性能电动车,减少通勤困扰。

对于外卖员,平台企业应承担起责任,优化派单系统,根据新国标车的速度和续航能力,合理规划配送范围和时间,避免外卖员因车辆限速而超时罚款。平台还可以与电动车厂商、换电企业合作,为外卖员提供优惠购车、便捷换电等服务,降低他们的运营成本。此外,外卖员也可以尝试在配送间隙兼职跑腿等业务,增加收入来源。

9 月 1 日电动车新国标实施,对打工人和外卖员来说挑战不小,但也可能是行业规范发展的新机会。希望各方共同努力,找到平衡安全与效率的方法,帮助这两个群体平稳度过转型期。


已发布

分类

来自

标签: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