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苏北平原的沭阳,烟火气早已融入人们的骨子里。这里既有《随园食单》中记载的古法美味,也有街头巷尾散发着香气的市井小吃。今天就带大家走进沭阳,品味那些让本地人念念不忘、外地人垂涎欲滴的特色美食。
一、庙头千张:三百年的 “豆皮传奇”
乾隆年间,袁枚在沭阳担任县令时,就曾为 “沭邑西” 的千张点赞。如今在庙头镇,这门手艺依然焕发着生机。
选豆、浸泡、磨浆、煮浆、点卤、压制…… 十几道工序全靠手工完成。老师傅说,最关键的是 “点卤” 时的火候 —— 火候过了会发苦,火候不够则不成形。刚做好的千张薄如纸、软似绸,裹上油条蘸点辣酱,或是切丝凉拌,豆香混合着麦香在口中绽放,那滋味别提多满足了!
👨🍳 吃货指南:
- 凉拌:切丝后加入香油和醋,脆嫩清爽。
- 热炒:搭配韭菜或肉丝,豆香更加浓郁。
- 卷菜:裹上黄瓜丝,堪称素食版 “沭阳春卷”。
本地人提醒:菜市场的老摊位现做现卖,买回家直接吃就能体验到顶级的豆香!
二、颜集朝牌:从 “贡品” 到 “军粮” 的烟火逆袭
北宋时期,颜集人用面饼给官员当作 “路引”,没想到这面饼越做越讲究。元明时期,它吸收了煎饼、单饼的工艺,逐渐演变成如今的朝牌。
制作朝牌是门技术活:和面要软硬适中,发酵要恰到好处,擀面得薄如蝉翼,贴烤更是要眼疾手快。刚出炉的朝牌金黄酥脆,咬一口 “咔嚓” 作响,里面却软乎得能拉丝。老辈人说,当年陈毅元帅带兵打仗时,就喜欢用这朝牌卷大葱,还写了首打油诗:“古时贡皇上,而今卷大江”,尽显豪迈之气!
三、钱集老鹅:时间熬制的 “鹅四件”
在钱集街,范二家的老鹅是响当当的活招牌。选用两年以上的老鹅,用粗盐、香料腌透,再放进柴火灶里慢炖。最绝的是 “鹅四件”—— 鹅头筋道、鹅翅皮脆、鹅肫弹牙、鹅掌胶质粘嘴,配上一壶小酒,能聊到半夜都不尽兴。
老板说,现在年轻人喜欢点 “大鹅头”,说 “啃起来有劲,过瘾!” 每到节假日,不提前预订根本买不到,足见这老鹅有多受欢迎。
🍖 隐藏吃法:
- 热吃:浇上一勺卤汁,搭配米饭堪称一绝。
- 冷盘:切片后蘸蒜泥,是下酒的好搭档。
- 鹅四件:包括鹅头、鹅翅、鹅爪、鹅肫,节假日需要提前预定!
四、乔氏熏烧:30 道工序的 “猪头宴”
茆圩乡的乔氏熏烧,堪称 “猪头肉界的艺术品”。从拔毛到熏制,30 道工序一道都不能少:猪耳要焯水去膻,大肠得翻洗七遍,就连熏制用的松木屑都是精挑细选的。
咬下熏烧的瞬间,脆、韧、糯三种口感在口中交织,姜葱香混合着松烟味直往鼻腔里钻。老师傅笑着说:“这手艺传了五代人,全靠一个‘慢’字 —— 慢工出细活,急不来!”
💡 本地人秘籍:下午 3 点后出锅的最新鲜,买回家切一盘搭配啤酒,幸福感瞬间提升!
🗺️ 沭阳寻味地图
庙头千张 / 颜集朝牌:扎下镇菜市场、沭城老字号豆制品店(认准 “非遗” 招牌)
范二老鹅:钱集镇总店 / 沭阳城区部分熟食店(节假日提前 1 天预定)
乔氏熏烧:城区老巷熏烧铺(下午 4 点后去,香味最浓郁)
🌾 最后说两句:
沭阳的美食,蕴含着苏北人最朴实的智慧 —— 用时间沉淀味道,用手艺对抗机器。下次去江苏,别只盯着网红城市,走进沭阳的老街巷,买一张热乎乎的朝牌,切一盘熏烧,你就会明白:真正的淮扬味,不在高档酒楼,而在街头升腾的烟火气中。
你家乡有类似 “朝牌”“千张” 的非遗美食吗?评论区晒图,吃货们互相种草吧!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