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哎哟我的老天爷啊!” 王婶一把推开急诊室的门,差点跟端着冰西瓜的老李撞个满怀。老李的脸白得像纸,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啪嗒啪嗒往下掉,手里还紧紧攥着啃了一半的西瓜皮。值班大夫抬头瞥了一眼:“又是西瓜闹的?这都第八个了!”
要说这末伏天,看着太阳没那么毒辣了,可地里的暑气还憋着劲儿呢。老北京有句老话叫 “秋后算账”,意思就是这时候贪凉,等入了秋肯定要遭殃。王婶家隔壁的张老爷子,去年这时候连着吃了三天冰镇桃子,结果整个秋天都在跟肠胃较劲,那滋味可太难受了。
西瓜这东西,在三伏天是解暑的好帮手,可到了末伏就成了 “甜蜜的陷阱”。河南那边管这叫 “凉性大发”,就像往烧红的铁锅里浇凉水,听着 “刺啦” 一声挺痛快,可锅底准得裂几道缝。中医古籍《饮膳正要》里早就说过:“秋不食瓜”,讲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要说这时候该吃点啥,杏鲍菇炒牛肉可是个宝贝。牛肉得选牛里脊,切得比筷子头稍厚点,用生抽和料酒腌上十分钟。杏鲍菇撕成条,下锅一炒那香味儿别提多诱人了。老李的媳妇儿最拿手这道菜,每次炒好后,楼上楼下都能闻到香味。他们家孩子放学回来,书包还没放下就往厨房跑:“妈,今天又做神仙菜啦?”
茴香花生米也是个好东西。山东人把这叫 “醒脾小菜”,抓一把花生米用温水泡两个钟头,茴香苗切得细细的,撒上一小撮盐,淋几滴香油。老李单位食堂的王师傅最会做这个,每到末伏就把它摆在窗口最显眼的地方。那些整天喊 “没胃口” 的年轻人,尝过之后都改口说 “再来一碗米饭”。
要说最养眼的还得是南瓜花酿肉。江南水乡那边讲究 “不时不食”,南瓜花就数末伏开得最旺。摘十来朵新鲜的花,把调好的肉馅轻轻塞进去,上锅蒸六分钟。出锅时那鲜嫩劲儿,就像小娃娃的脸蛋一样。从上海来的周阿姨第一次见这道菜时,直拍大腿:“哎呦喂,这哪是菜啊,分明是艺术品!”
南瓜豆腐汤看着朴素,却是实实在在的 “扫地僧”。日本冲绳那边百岁老人最多的村子,家家户户的灶台上都放着南瓜。老李患有糖尿病的朋友老张,自从听了营养师的话,每天喝一碗南瓜豆腐汤,血糖愣是稳得像被钉住的秤砣。他老伴儿现在见人就夸:“这汤比降压药还管用呢!”
末伏的太阳慢慢往南移,树叶的尖儿开始泛黄了。小区门口卖西瓜的老马已经改卖南瓜了,三轮车上红彤彤的南瓜堆得像小山。路过的大爷大妈们这个挑两个,那个选三个,嘴里还念叨着 “秋瓜坏肚” 的老话。老李现在路过西瓜摊都不多看一眼,兜里揣着老伴儿准备的南瓜子,边走边嗑,那叫一个惬意。
这篇文章重点是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氛围,里面没有任何违反规定的内容,若有侵权情况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