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2026交通新跨越:9大项目助力环湾通勤升级

2026年,泉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重大突破。9个重点交通项目总投资超170亿元,涉及跨海通道、轨道交通和快速路网等多个领域,旨在全面提升城市交通能级,为市民打造更便捷的出行环境,助力泉州建设21世纪“海丝名城”,推动环湾一体化发展。

跨海跨江通道:重塑城市空间格局

百崎通道:两岸融合新纽带

百崎通道作为泉州环湾核心区的重要交通节点,总投资38.3亿元,全长4.28公里,采用双向八车道设计,时速60公里。它起于丰泽区丰海路,跨越洛阳江后连接台商投资区百东大道,预计2026年上半年建成通车。其首创的“机非分层、人非分离”设计别具一格,非机动车道设有透明顶棚和泉州文化元素景观墙,打造出集交通、休闲、旅游于一体的滨海慢行廊道。建成后,将有效分流后渚大桥的交通压力,促进东海片区与台商投资区的深度融合。

金屿大桥:洛阳江上新地标

总投资32.7亿元的金屿大桥是泉州跨越洛阳江的第三座现代化桥梁,全长4.48公里,主桥双向八车道,时速60公里。项目西起城东街,东接台商投资区江城大道,全线设置乌屿、洛秀2座互通立交,预计2026年通车。它将进一步拉近城东组团与台商投资区的时空距离,缓解洛阳江两岸交通压力,成为串联环湾核心区的重要纽带。

轨道交通:开启快速通勤新时代

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(泉州段):跨市协同大动脉

作为泉州首条轨道交通线路,R1线泉州段全长71.55公里,总投资约695.7亿元,设13座车站,计划2026年启动建设。线路串联台商投资区、丰泽区、晋江市、南安市,设计时速160公里,建成后将实现泉州与厦门、漳州的“半小时通勤”。目前,项目已启动现场勘察,预计9月底前完成详细勘察工作。

福厦高铁泉州东站综合客运枢纽:空铁联运新门户

总投资32.63亿元的福厦高铁泉州东站综合客运枢纽,位于台商投资区东园镇,规划用地6.47平方公里,涵盖站前广场、公交枢纽、商业综合体等设施。项目与福厦高铁同步建设,预计2026年完善配套功能,实现“高铁 + 城铁 + 地铁”无缝衔接,成为泉州对接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交通枢纽。

快速路网:打通区域协同脉络

国道324线泉州段改线:南北交通新走廊

总投资超20亿元的国道324线泉州段改线工程,全长约108公里,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,主线双向八车道,时速80公里。项目起于泉港,经惠安、洛江、南安,绕城而过,预计2026年建成通车。建成后,将承担大部分过境车流,缓解中心城区、惠安城关等区域的交通压力,成为市域“一小时经济圈”的重要支撑。

中环城贯通工程:中心城区快速环

总投资未公开的中环城贯通工程,全长43.8公里,依托老君大道、联丰大街等快速路,新增改造黄龙南大道、池峰路等路段,形成中心市区闭环快速交通体系。项目预计2025年底部分路段通车,2026年全面贯通,建成后将实现中心城区“30分钟通勤圈”,有效缓解交通拥堵。

府东路北延伸段(南段):东海与城东第二通道

总投资18亿元的府东路北延伸段(南段),全长1.48公里,按城市主干路标准建设,主线双向六车道,时速50公里。项目起于双垵街,终于通港东街,预计2026年6月完工。建成后,将强化东海行政金融中心与城东片区的联动发展,分流坪山路交通压力。

区域连接线:深化跨区域协同

福厦高速公路晋江至石狮支线(彭田连接线):晋南片区高速动脉

总投资71.26亿元的彭田连接线,主线全长15.806公里,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,时速100公里。项目起于晋江福田枢纽,经永和、龙湖、石狮灵秀等镇,预计2026年建成通车。建成后,将完善晋南片区高速公路网络,缩短石狮、晋江至翔安机场的通行时间,助力泉厦漳都市圈一体化发展。

泉厦漳城市联盟路泉州段:厦漳泉协同先行路

总投资47.08亿元的泉厦漳城市联盟路泉州段,全长27.36公里,双向六车道,时速100公里,已于2020年通车。2026年,项目将进一步优化互通节点,提升与厦门海翔大道、漳州同城大道的衔接效率,缩短泉州台商区、石狮等地往返厦门的行车里程20公里以上,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。

城市路网优化:提升市民出行体验

海丝大街(金崎段):东海新城景观大道

总投资1.18亿元的海丝大街(金崎段),全长1.45公里,红线宽度50米,双向六车道设计,预计2026年6月完工。项目起于经八路,终于东梅路,建成后将打通东海中央活力区断头路,串联海丝公园、商业综合体等节点,成为集交通、景观、商业于一体的城市主干道。

新华路北拓及纬三路工程(一期):北峰片区疏解通道

总投资12.95亿元的新华路北拓及纬三路工程(一期),全长4.1公里,主线双向六车道,时速60公里,已于2024年通车。项目包含东西大道跨线桥等节点,有效疏解泉州动车站交通压力,完善北峰丰州组团路网,提升城市北门户形象。

智慧交通:引领未来出行变革

根据《泉州市综合交通规划(2021 – 2035)》,泉州正加快建设城市级智慧交通管理决策平台及公众出行服务系统,推动公交电子站牌覆盖率100%,并依托5G、物联网等技术构建全息感知交通运行监测体系。到2026年,全市将实现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和智能停车系统全覆盖,进一步提升交通管理精细化水平。

建设意义与实施保障

这些项目的实施,将使泉州基本形成“轨道 + 快速路 + 干线公路”的多层次交通网络,预计可使环湾通勤时间缩短30%以上,区域物流成本降低15%。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,泉州建立了“一个项目、一名领导、一套班子、一抓到底”的工作机制,强化用地、资金等要素保障。例如,台商投资区同步推进高铁东站片区69个配套项目,总投资超2000亿元,形成“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”的良好格局。

2026年,随着这些交通新项目的陆续建成,泉州将进一步巩固“海丝名城”地位,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、海丝核心区提供坚实支撑。这场交通领域的深刻变革,不仅是城市发展的“加速器”,更是市民美好生活的“新起点”。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