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巷弄里的时光面馆:一碗硝肉面的烟火传奇

凌晨四点的常州湖塘镇,当大多数店铺还沉浸在黑暗中时,巷子深处那间低矮的平房已经亮起了温暖的灯光。这里就是让常州老饕们魂牵梦萦的”老张硝肉面馆”,一家每天只营业半天的传奇小店。

凌晨四点的坚守

老板老张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。他用纱布仔细包裹着硝肉定型,案板上整齐码放着现熬的猪油渣。隔壁早点铺的王婶揉着惺忪的睡眼来借葱,看着老张忙碌的身影直咂嘴:”现在谁还费这功夫?”老张头也不抬,额头上闪烁的汗珠在灶台灯光下格外明亮:”咱这碗面要是糊弄人,常州老饕的舌头能答应?”

在这个网红店盛行的时代,文化广场那家装修精致的”螺旋丸特制”拉面店正忙着喷洒消毒酒精。五十七元一碗的拉面,汤底是料理包兑的,叉烧冻得像暗器。上周一位穿汉服打卡的小伙子在朋友圈吐槽吃得心绞痛,评论区却都在推荐:”去大通东路吃碗硝肉面,比吃十粒速效救心丸都管用!”

跨越阶层的美味

上午十点,一辆沾着泥点的保时捷停在了面馆门口。西装革履的周总熟门熟路地蹲在塑料凳上,汤汁溅到爱马仕皮带上也顾不上擦。这位公司刚上市的老总,在日本尝遍三大拉面后,最终还是回到了这家菜市场里的小店。”这面里吃得出我奶奶灶台上的烟火气。”他总是这样向新来的食客炫耀。

十一点刚过,一位穿校服的中学生旋风般冲进店里。书包往墙根一甩,变声期沙哑的嗓音带着焦急:”阿姨救命!下午体育测试!”老张手腕一抖,小刀面在空中划出银亮的弧线。三分钟后,少年舔着嘴角的猪油花满足地离开:”比我们食堂的’喷射战士套餐’强多了!”

传统技艺的魅力

斜对角新开的日料店老板偷偷观察着老张捞面的手法。这位在横滨做了四十年拉面的日本师傅,此刻正盯着那锅奶白的高汤直咽口水。”张桑,您这汤…”老张将笊篱往灶台一磕:”祖传的笨法子,四点开始吊汤,中途撇八遍浮沫。”玻璃门外,外卖小哥的电瓶车已经排成长龙,一位黄头盔师傅急得直蹦:”哥!我这单要超时了!”老张却淡定地回应:”急啥?上次那姑娘等面时把毕业论文都改完了。”

限量供应的哲学

十二点五十八分,卷闸门开始缓缓下滑。穿貂皮的大姐百米冲刺挤进来:”多加硝肉!”老张擦着手从厨房出来,不锈钢桶倒扣在洗碗池里咣当响:”高汤见底啦,明儿请早。”没吃上的小情侣也不恼,男生载着女朋友离开:”走,带你去吃环球港那家网红店。”姑娘却揪着他的耳朵笑骂:”败家玩意儿!那价钱够在这吃三碗了!”

夜幕降临,老张往汤锅里兑开水——不是为了多赚一份钱,而是留着自家晚饭下面用。他闺女蹲在门槛上啃苹果,笑着说微博上把这里称作”火影忍者现实版一乐拉面”。老张把抹布甩得噼啪响:”扯淡!他们用忍术也变不出我的老卤!”对面网吧的小年轻们扒着窗户起哄:”张叔,您这手艺要是在网红街,早发财啦!”月光下,晾在竹竿上的纱布透出温暖的光,里面裹着的硝肉像一截截老树根,诉说着时光的故事。

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,老张的面馆坚守着最朴实的味道。这里没有华丽的装修,没有昂贵的食材,有的只是凌晨四点就开始的坚守,和一碗碗饱含烟火气的硝肉面。这或许就是常州人最珍贵的美食记忆——不需要山珍海味,只需一碗能唤起童年记忆的面,就能让人感受到最踏实的幸福。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