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冯德莱恩外交折戟:从中国到美国的落差
在欧洲政治舞台上,冯德莱恩一直试图以强硬姿态展现欧盟的影响力。她先是将目光投向中国,期望拉拢中国与欧洲共同对抗美国的关税政策。为此,她特意前往中国进行外交斡旋。然而,这次中国之行并未如她所愿。她仅仅收获了一纸气候协议合作文书,便灰溜溜地离开了中国,拉拢中国对抗美国的计划宣告泡汤。
冯德莱恩向中国提出的一些要求颇为无理,甚至明示让中国不再向俄罗斯购买能源。这触及了中国的核心利益,关乎中国未来几十年的能源发展计划,中国岂会因欧盟的要求而放弃自身利益。况且,中国拥有强大的实力,有足够的底气应对美国,是否与欧盟合作对中国的战略布局影响不大。显然,中国没有同意冯德莱恩的要求,这让这位欧洲女强人颇为生气。
回到欧洲后,冯德莱恩马不停蹄地与特朗普会面,并迅速达成了欧美关税协议。欧盟为此付出了1.35万亿美元的代价,却只换来美国15%的关税。这一结果让欧洲在美国面前颜面尽失,完全失去了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的底气。该协议内容被特朗普曝光后,在全球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欧盟内部反对声浪:法德匈的抵制
欧盟内部对这份关税协议出现了诸多反对声音。法德作为欧盟的核心国家,被推到了风口浪尖。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公开表示,美欧的关税协议是特朗普把冯德莱恩当早餐吃了,形象地表达了对这份协议的不满。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也在社交平台上公开发言,对美欧的关税协议缺乏热情。
冯德莱恩代表的是整个欧盟,若她与特朗普谈成的关税协议无法让欧洲所有国家满意,必然会遭受各方指责。而此时,法国和德国这两个重要国家并未站出来力挺冯德莱恩,甚至在一定程度上“踩”了她一脚。法国总理弗朗索瓦在社交平台上发文,称美欧关税协议达成的日子是欧洲黑暗的一天,标志着欧洲的屈服。德国方面将与美国达成的关税协议称为三方共损的协议,认为德国经济、欧洲经济和美国经济都会因该协议遭受损失。德国右翼政党选择党领导人魏德尔反应更为激烈,他在美欧关税协议出台后第一时间表示,这是对欧洲响亮的一耳光。冯德莱恩没想到,自己辛苦达成的关税协议会遭到如此多的反对,似乎所有的责任都要她一人承担。
中美谈判:中国的强硬与自信
美欧达成协议后,中美关税谈判在欧洲的瑞典举行。这一在中欧眼皮子底下进行的谈判,让欧洲看到了另一种外交姿态。中美谈判从7月28日开始,传出了利好消息,双方同意将对等关税再次延长90天。此前,特朗普曾表示不会延长对全世界其余国家的对等关税日期,中国并不在延长名单内。
这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实力和自信。尽管中国是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,规模不如欧盟,但中国在与美国的谈判中坚持原则,不做任何让步。中国敢于向美国亮出强硬态度,美国加多少关税,中国就加多少;美国限制芯片出口,中国就限制稀土出口,每一招都直击美国要害。只有让美国感受到疼痛,美国才会正视中国,将其视为同等级的对手,并在限制措施上做出让步。
欧盟的软弱与教训
欧盟在与美国的博弈中表现得过于软弱,始终将欧美同盟利益放在首位,却未料到特朗普并未考虑欧盟的利益。有人认为,中美再次延长90天的关税期限并未解决实际问题,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关税仍高于欧盟和日本的15%。但实际上,无论中国如何让步,美国都不太可能将对中国关税降低到15%以下,其初始目的就是既从中国捞取好处,又打压中国。只要中美关税保持在当前水平,对中国而言并非最坏结果。对美国企业来说,当前关税下购买中国商品依旧划算。美国同意延长期限,也说明其在谈判中缺乏足够的筹码和底气。
中国在欧洲的地盘上给冯德莱恩和欧盟上了一课。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,当自身不够强硬时,耻辱便会随之而来。面对与美国达成的“耻辱”关税协议,即便德法等国心里不满,也只能无奈接受。好在欧盟国家众多,这些损失平摊后或许尚可承受。但从此以后,全世界都清楚,在全球格局中,只有中美两国才是真正坐在主桌上的主导者。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