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餐饼也能在家做,3 个小技巧,软香不硬人人夸

“金黄酥脆的葱油饼藏着几十年手艺的智慧,老张从失败到成功的家常美味,教会我们平凡食材也能吃出幸福滋味。”

清晨六点半,老张揉着饿得咕咕叫的肚子,站在小区门口的早餐摊前。

那口冒着热气的大铁锅上,金黄的葱油饼正滋滋作响,葱花混着面香一个劲儿往鼻子里钻。

摊主老王手腕一翻,面饼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,稳稳落回锅里。

“来一张!” 老张递过去三块钱,接过热乎乎的饼咬了一大口,外酥里软,葱香四溢,美得他直眯眼。

回家路上,老张就琢磨开了,这玩意儿看着简单,怎么自己做老是差点意思?上礼拜他照着网上的方子试了一回,结果烙出来的饼硬得能当砖头,儿子咬了一口就嚷嚷牙疼。老张心里不服气,都是面粉加水,凭啥老王能做那么好吃?这里头肯定有门道!

说干就干,老张直奔菜市场。挑面粉时他特意选了中筋的,卖面的大姐说这种最适合做饼。又买了捆新鲜的小葱,翠绿的葱叶上还挂着水珠。回到家系上围裙,老张把面粉倒进盆里,照着网上说的比例加了酵母和糖。温水调得温乎乎的,倒进去就开始和面。

面团刚开始黏得满手都是,老张急得直冒汗。忽然想起小时候看奶奶和面,都是边揉边加干粉。试着撒了把面粉,果然顺手多了。揉到面团光滑不粘手,盖上保鲜膜放在阳台晒太阳。这季节温度正好,面团眼看着就发起来了,胖乎乎的样子特别可爱。

趁着发面的工夫,老张把葱洗得干干净净。葱白留着炒菜,葱叶切成细碎的葱花。案板上撒了层薄面,把发好的面团揪成剂子。老王做饼的手法他偷偷观察过,面团要揉得圆溜溜的,按扁了再抹层油,撒上葱花和五香粉。这招是从楼下李婶那儿学来的,她说这样烙出来的饼层次特别多。

平底锅烧热倒油,老张把饼坯放进去的时候手有点抖。滋啦一声响,饼皮立刻鼓起小泡泡。盖上锅盖焖了一会儿,掀开一看,饼已经变成漂亮的金黄色。翻面的时机特别关键,早了没熟透,晚了容易糊。老张盯着锅里的饼,鼻子都快贴到锅边了。

第一张饼出锅时,老张紧张得手心都是汗。咬了一小口,眼睛顿时亮了。外皮酥脆,里头软乎乎的,葱香味直往脑门儿冲。虽然形状不太圆,但味道居然跟老王做的有七八分像!儿子闻着香味跑过来,抓起饼就往嘴里塞,烫得直哈气还舍不得吐出来。

后来老张又试了几次,慢慢摸出了门道。面粉和水的比例要灵活调整,天气热的时候少放点水;发面时间不能光看钟表,得看面团的状态;烙饼火候特别讲究,开始要大火定型,后面转小火慢慢烙。这些细节都是老王不会告诉你的小秘密。

要说这葱油饼,可是有年头的老吃食了。早年间走街串巷的早点摊都卖这个,那时候用的是柴火灶,烙出来的饼带着股特别的烟火气。现在虽然改用煤气灶了,但好吃的秘诀还是那几样:面要发透,葱要新鲜,火候要准。老张现在每周都做两次,配上一碗小米粥,就是顿舒坦的早饭。

有天早上,老张特意带了张自己烙的饼给老王尝。老王咬了一口,眉毛一挑:”可以啊老张,偷师学艺了吧?” 俩人就着热乎劲儿聊起来,原来老王祖上就是做这个的,他爷爷那辈就在胡同口摆摊。有些手艺看着简单,其实都是几十年摸索出来的经验。

现在老张做葱油饼越来越顺手,有时候还会创新一下。加点芝麻更香,放点花椒面更提味,偶尔还尝试包点肉馅。最让他得意的是,现在全家人都爱吃他做的饼,连挑食的小孙子都能吃一大张。每次看着家人围在桌边抢饼吃的热闹劲儿,老张就觉得特别满足。

要说这葱油饼的魅力在哪儿?大概就是那股子朴实劲儿。不用什么山珍海味,就是最普通的面粉和葱花,用心做出来就是美味。老张现在路过早餐摊还是会买张饼,不过更多是为了跟老王唠唠嗑,交流交流做饼的心得。这大概就是老百姓的生活智慧,把简单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

本文旨在传递正能量,弘扬社会主流旋律,没有任何不良引导。若有侵权情况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会立即改正或删除相关内容。


已发布

分类

来自

标签: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