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菜市场挑选土鸡,有个小窍门,就是看爪子和鸡冠。爪子粗糙且带泥的,通常散养时间较长;鸡冠鲜红的,说明鸡很健康。今天选的这只鸡三斤二两,刚好能放进我的那口老石锅。处理鸡的时候可不能偷懒,绒毛要用火燎掉,尤其是翅膀底下的那几撮,烧完后用钢丝球蹭两下就干净了。
冷水下锅焯水这一步很关键,有人图快用热水,这样会让鸡肉瞬间收缩变柴。看着血沫咕嘟咕嘟往上冒,要用勺子把它们撇干净,这样汤的颜色才会透亮。藏药材是我托朋友从林芝带回来的,党参有拇指粗,闻着有股泥土的甜香。枸杞倒不用太讲究,超市买那种免洗的就很省事。蘑菇用干松茸片来替代鲜货,香味会更浓郁,要提前半小时用温水泡着。
石锅得提前处理一下,新锅要用猪油抹内壁,小火烘半小时养出油膜。老锅就简单了,装七分满的水烧开倒掉,就算是消毒了。炖鸡的时候水量要一次加足,中途添水会破坏汤的味道。大火滚开的时候要守在锅边别走神,浮沫冒得很快,用漏勺贴着锅边转圈捞最顺手。
转小火这事儿得看灶具,燃气灶就拧到内圈,火苗刚能舔到锅底就行;电磁炉就定在 90 度。两小时后用筷子戳鸡腿关节,能轻松穿透就说明炖到位了。这时候满屋子都是药香混合着鸡油的味道,邻居恐怕都要敲窗户问香味来源了。盐要最后放,先撒一小勺搅匀,尝一口汤,不够咸再加点。高原气压低,炖的时间长,咱们这儿两小时就足够了,肉能离骨又不散架是最好的状态。
药材的分量很容易出错,巴掌大的石锅,配三片党参、七八粒枸杞就够了,放多了汤会发苦。有一次我手抖多放了根当归,整锅汤喝起来就像中药铺子的味道。蘑菇吸饱汤汁后会膨胀,别把半锅都堆满干料,泡发后的松茸抓两把就刚好。
保温性能好的石锅,离火后还能咕嘟半小时,要是着急吃,就盛进砂锅里。鸡油凝结成一层金晃晃的膜,别当成杂质刮掉,那可是精华。先喝汤再吃肉,舌头能尝出药材的回甘。剩下的汤底别倒掉,第二天煮挂面时打个鸡蛋,比放味精还鲜十倍。
石锅的保养很简单,用完后等自然冷却再清洗,用钢丝球使劲蹭会损伤油膜。顽固的油渍用热水泡软,用粗盐搓两遍冲干净就行。倒扣晾干,收进柜子前,用厨房纸垫着防潮。我那口锅用了八年,炖过上百只鸡,内壁油亮得像包了浆。
药材的配比其实可以灵活调整,头疼的人适合加天麻,手脚冰凉的人加两片红景天。但别学网红菜谱放虫草,温度一高,营养全浪费了,纯粹是糟蹋钱。实在买不到藏药材,用普通的党参、黄芪也行,只是少了点高原的清冽气。
鸡肉啃完后别急着扔骨头,重新加满水烧开,扔一把小米熬粥,用砂锅炖两小时,米粒开花就好了。撒点青菜碎,就算是病号饭也不用额外调味。这个法子试过的人都说绝,上次老王重感冒,连喝了三天,非说比吃药还管用。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