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三伏天是我国民间计算炎热时期的传统方式,它结合了节气和干支历,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,也更精准地反映了夏季炎热时期的气候变化。总觉得今年夏天比往年更热,小暑前就明显感受到暑湿交蒸的闷热,好在时不时下雨,偶尔能凉快些。
转眼三伏天已过三分之二,还剩最后的 10 天,眼下已进入立秋节气,外界正式开启夏与秋的更替,所以末伏这几天至关重要。此时气象活动复杂,天气变化快,我们要随时关注气象预告,灵活应对。当然,无论何时,强健的身体都是最重要的,末伏期间,保养身体也很关键,牢记:多吃 3 瓜,少吃 2 肉,不做 2 事,夏秋过渡别大意,来看看具体内容吧~
多吃 3 瓜
南瓜
南瓜是金黄色的瓜,代表着秋日的色彩,立秋后该吃起来了。它甘甜粉糯,有助于保护脾胃、补益气血、保护血管、缓解乏力、预防便秘、增强免疫力等。可以煮汤、炒菜、制作面食,都别具风味。
做法:
- 准备 100 克左右的南瓜,可连外皮一起洗干净,切成小块。
- 另外准备 10 克小米、20 克大米,都洗两遍,滤掉杂质。
- 把南瓜和米放进破壁机,再洗五六个枣,剪开后去掉核放进去。最后用米糊程序煮,半个小时后就做好了,细腻可口,浓香甘甜,都是天然食物的香味。
丝瓜
俗话说 “秋后丝瓜胜良药”,我家院子里每年都种几棵丝瓜,立秋后反而结得更多,一直到深秋都不断。它含有丰富的水分、黏液、维 C、钾、磷、铁等,有助于生津润燥、润肠通便、健脾胃、改善体质等。这段时间的丝瓜最鲜美,可以多吃些。
做法:
- 丝瓜可以有很多搭配,可荤可素,都爽口开胃。取一两根洗净后,刮掉外皮,切小段泡在水里。
- 腐竹提前泡软,用碱性水洗一下,剪短备用。
- 锅里倒油,放一点蒜爆香,接着放西红柿,加少许盐、糖、生抽,炒一会儿把味道炒出来。
- 倒入丝瓜和腐竹,酌情加些热水,焖两三分钟,至彻底熟透入味,关火出锅。
佛手瓜
佛手瓜是人们比较容易忽略的一种瓜,这个时节正当时令,它清爽可口,带着淡淡的甜味,富含维 C、粗纤维、钾、锌等离子,有助于抗氧化、健脾胃、润燥去火、促进消化、增强抵抗力等。简单一炒就很下饭。
做法:
- 佛手瓜的皮较硬,需要削掉,处理时最好戴手套,避免黏液沾到皮肤上。冲洗后切成薄片。
- 准备一些瘦肉,也可搭配一点肥肉,片成薄片,加入葱姜、生抽、玉米油搅拌均匀。
- 锅里放油烧热,先倒入肉片快速翻炒至变色断生。
- 接着倒入佛手瓜,和肉片一起炒至微透明,加少许蚝油、盐、小米椒,快速炒入味即可出锅。
少吃 2 肉
咸肉
夏末秋初,民间讲究进补,流行 “贴秋膘”,吃肉是常见的方式。但此时吃肉有讲究,要选新鲜的肉,口感更好,营养也更充足。市面上的咸肉、腊肉虽然别有滋味,但不适合进补时吃。它们含有大量盐分和油脂,不易消化,还可能增加秋燥之感,而且在腌制和长期保存过程中,营养流失较多,所以没必要吃。
羊肉
和其他肉类相比,羊肉的时令性更强,天冷时适合吃,民间也有 “以热制热” 的说法,有些地区夏天也会吃。但到了末伏,秋天的气息渐浓,气候由湿润转为干燥,就要少吃羊肉了。羊肉性温热,容易增加燥火,让人感觉不适。
不做 2 事
不过度劳累
三伏天天气炎热,人体代谢本就旺盛,此时要以 “养” 为主。进入末伏后,是夏天收尾、为入秋打基础的时期,更要懂得保养。注意休息,早睡早起,白天工作也要劳逸结合,避免过度劳累,以免透支体力,削弱抵抗力。
不开窗睡觉
漫长的夏日里,人们习惯开着窗户睡觉,以通风透气。但末伏已过立秋,此时晚上已有明显凉意,若开着窗户睡觉,容易被夜风直吹,导致着凉,引起头痛、四肢乏力等不适。所以这个时节睡前最好关上窗户,或在窗帘后留个小缝。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