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上周六晚饭后,我妈突然咳嗽起来,她嘴上说着没事,但我一看她的脸色就知道情况不妙。原来她偷偷煮了辣牛肉汤,还加了香辣酱,说 “立秋了,天凉了该补补”。我心里暗自嘀咕:立秋可不是让人猛吃辛辣和发物的节气。
很多人都有个误区,觉得天气转凉就该大补,其实这个时候身体最怕的是 “火气” 旺盛。不少人喜欢在立秋时吃些热乎、油腻、辛辣的食物,结果却容易出现喉咙干痛、胃胀便秘等问题。
我家那两位长辈,一个怕冷想炖羊肉吃,一个嘴馋爱吃火锅,我每天都像打仗一样忙着给他们降火。所谓发物,就是那些容易让身体引发炎症或加重内热的食材,比如羊肉、海鲜、辛辣重口味的食物,还有糯米制品。体质偏热的人本来就最好少吃这些,不然只会越吃越难受。
前两天我儿子嘴角起泡,还喊着喉咙干痛,一问才知道他在学校连着三顿都吃了烤串烧烤。这个时候空气干燥,体内水分不足,再吃这些刺激性食物,无疑是给身体添堵。这个季节最需要的是滋润,而不是再 “火上浇油”。
话说回来,我妈虽然嘴硬不承认,但她自己也感觉睡不好觉,早上起来舌头红红的,还觉得口苦。我赶紧熬了一锅百合银耳汤,加了点莲子和枸杞,她喝完才觉得舒服多了。这类滋阴润燥的食物才是入秋后应该常吃的。
养生讲究的是巧而不是多。立秋以后,饮食的关键是 “少燥多润”,慢慢帮助身体适应换季。我家厨房最近摒弃了辛辣油腻的食材,用应季的蔬果和简单的药膳来调理日常饮食,很多小病小痛都能靠它们缓解。
比如这几天我做的最多的是凉拌秋葵,把秋葵焯水后拌点醋和芝麻油,小朋友们都抢着吃。秋葵富含粘液蛋白,对肠胃很友好,还能帮助通便,是个清爽又营养的好东西。
邻居大姐跟我抱怨说便秘很严重,我告诉她这不是因为没吃够热乎的东西,而是入秋后干燥伤了津液。我建议她每天早上喝杯温蜂蜜水,再搭配一点梨膏,没过多久就有了效果,比乱用什么 “大补” 的东西靠谱多了。
南瓜粥也是我的拿手好戏,用南瓜搭配小米或糙米熬成粥,不仅口感温和顺滑,还能助消化、益气血,大人孩子都爱喝。我爸很挑剔,不太看得上清淡的味道,我就炒了个香菇豆腐,加了点姜丝,没想到他竟然一碗接一碗地吃。香菇能增强免疫力,豆腐含有植物蛋白,两者搭配既营养又不上火,是老人家的理想选择。
市场上的山药刚上市,我一买就是好几根,它能健脾助消化,还能润肺止咳,是入秋调理身体的不二之选。我喜欢用山药炖排骨汤,炖出来的汤清淡却很有味,全家人都抢着喝。
水果方面,梨是绝对不能忘的,它可是天然的润肺佳品。不管是生吃还是蒸熟煮水喝,都能缓解喉咙干涩的问题,我们家冰箱里经常备着几个,每当嗓子不舒服,吃一口梨马上就觉得舒坦多了。
前阵子小姑感冒了,老是咳嗽,就是因为贪图吃火锅和炸串惹的祸。她来我家后,我给她炖了雪梨银耳汤,加了枸杞和百合,她坚持喝了三天,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。这些简单实用的小方子,比那些花哨复杂的补品管用多了。
还有藕也很值得推荐,它含水量高,脆嫩爽口,无论是凉拌还是炖汤,都有清热润燥的效果,非常适合阴虚火旺的人在入秋时食用,选它准没错!
总归一句话:立秋养生首要讲究 “润”,别急于 “大补”。我们平时听说 “秋不宜过度进姜”,也是提醒大家别像夏天那样猛喝姜茶,否则容易内热烦躁,影响睡眠,对身心反而不好。
现在我家厨房的调料架上,基本都是芝麻油、醋、葱花、柠檬汁这些,它们既能提味,又不会引起体内升温,很适合这个季节做饭用。有朋友问:“这个菜是不是有滋补作用?” 我总是劝他们要根据个人体质来调整,健康的关键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大补。
偶尔我会给孩子弄点自制芝麻糊,把黑芝麻炒熟后打成粉,再兑上牛奶或豆浆,容易吸收还能帮助肠道通畅,也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说了这么多,只是想提醒大家 —— 立秋真不是放开肚皮大吃大喝的时候,而是该收敛一下,让身体逐渐适应气候变化,多滋阴、少上火,这样才能安稳过冬!
你平时换季时会怎么调整饮食?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分享吗?来评论区聊聊吧~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