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乱吃东西易伤身,推荐这几道家常菜,可别大意

“哎呦喂,大清早就在这儿揉肚子呢?” 老王提着菜篮子经过早点摊,看见老李正皱着眉头按着胃。“别提了!昨天啃了几个羊肉串,今早这胃就跟翻江倒海似的。” 老李苦着脸嘟囔。老王咂咂嘴:“你这不是自找罪受嘛?立秋都过了还胡吃海喝,胃能乐意才怪!”

说到立秋这时候,老祖宗讲究 “贴秋膘”,但可不是让咱们一个劲儿往嘴里塞大鱼大肉。中医老先生早就说过,秋天养胃得讲究温润。那些冰镇啤酒配麻辣火锅的吃法,在这时候简直就是给肠胃上刑。您想想,夏天被冰西瓜、冰棍折腾得够呛的肠胃,这时候就像淋了雨的纸灯笼,脆弱得碰不得。

要说养胃的家常菜,头一份得算韭菜炒鸡蛋。北京胡同里的张大妈最拿手这道菜,嫩黄的鸡蛋裹着翠绿的韭菜,热气一冒,香味能勾得街坊四邻都探头。她家那口子原先胃寒得厉害,吃了两年这菜,如今都能跟着年轻人一起涮火锅了。做这菜关键在于掌握火候,韭菜下锅翻炒几下就行,炒过头了那股鲜劲儿就没了。

城西菜市场的刘师傅最爱炫耀他的猪里脊炒木耳。选肉讲究 “三指宽” 的里脊,切片得逆着纹路。腌肉时非要加两滴芝麻油,说这样能锁住肉汁。“你们这些小年轻总嫌肉柴,那是没找对门道!” 他总这样跟人吹嘘。木耳要选东北山货,泡发后和胡萝卜丝一起下锅,吃起来脆生生的。

要说最费工夫的还得是香菇炒肉片。前门大街那家老饭馆的掌勺李老爷子,光泡香菇就得用淘米水。“现在人都图省事,热水一冲就完事,能好吃才怪!” 老爷子一边颠勺一边念叨。他们家的肉片得上浆,薄芡勾出来晶莹剔透,裹着香菇的鲜汁,吃在嘴里滑溜溜的。

老北京人都知道,这时候买莴笋得挑带泥的。鼓楼东边那家农家菜的小老板最实在,天天跟顾客唠:“别瞧这莴笋土气,削了皮可嫩着呢!” 他们家炒莴笋从来不放味精,就靠火候把菜本身的甜味逼出来。肉片得是前腿肉,肥瘦相间才够嫩。

要说最省事的,还得是豆芽炒花椒。菜市场东头的小饭馆老板有绝活,花椒非得用四川的,豆芽要现发的。他那口大铁锅烧得冒青烟才下料,“滋啦” 一响整条街都能闻到香味。“这菜就得趁热吃,凉了就不是那味儿了!” 每次上菜他都得这么嘱咐一句。

立秋过后的傍晚,家家户户飘出的菜香各不相同。讲究的人家这时候已经开始熬粥了,加点山药、红枣,咕嘟咕嘟慢慢煨着。那些下班回家懒得做饭的年轻人,闻着这味儿才想起该吃点养胃的。难怪说 “药补不如食补” 呢,这时候吃对了东西,等入冬就知道好处了。

胡同口的王大夫总爱说:“养胃这事急不得。” 他们医馆里那些胃病患者,十个有八个是胡吃海喝闹出来的。倒是街口卖豆浆的老周,天天豆腐脑配素包子,六十多岁的人胃好得像小伙子。“您要是真想养胃,先把那冰镇饮料戒了!” 这话他见人就说。

要说最接地气的养胃菜,还得是家里做的疙瘩汤。面粉随手一和,甩到滚水里,撒把青菜打个蛋花。暖烘烘一大碗下肚,浑身都舒坦。这手艺不用多精湛,关键是那份热乎劲儿。难怪老辈人说,舒服不过躺着,好吃不过家常。

这篇文章仅供参考,没什么实际用处,也不是什么建议或指导。要是有侵权情况,赶紧联系我们删除。


已发布

分类

来自

标签: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